条形码是一种表示数据的图形符号,通过排列的条(线)和空(间)来表示字符。条形码被广泛应用于商品管理、图书管理、门票系统等多个领域,其便利性和准确性使其成为现代数据采集的重要工具。
条形码的起源 条形码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1948 年,美国的伯纳德·西尔弗(Bernard Silver)和诺曼·约瑟夫·伍德兰德(Norman Joseph Woodland)在费城德雷塞尔理工学院(Drex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提出了条形码的想法。他们受到了当地一家食品连锁店的委托,研究如何自动读取产品信息,从而加快结账过程。伍德兰德受到摩尔斯电码的启发,将点和线条结合,创造出早期的条形码。
1966 年,第一个商用条形码系统在铁路货运中得到应用。1974 年,全球首个商品条形码扫描器被安装在美国俄亥俄州的马西斯超级市场(Marsh's Supermarket),并扫描了第一件商品——一包 Wrigley's 口香糖,这一事件标志着条形码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
高效快捷:条形码扫描速度快,能够大大提高商品结算、库存管理等流程的效率。
准确性高:条形码能够准确无误地读取信息,避免了手工输入可能带来的错误。
成本低廉:条形码打印和扫描设备成本低,维护简单,适合大规模应用。
通用性强:条形码已经成为国际标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通用,方便跨国贸易和物流。
存储信息量大:虽然传统的一维条形码信息容量有限,但二维条形码(如QR码)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包括文本、网址等。
易受损:条形码容易因磨损、折痕等原因损坏,影响读取效果。
信息容量有限:传统的一维条形码信息容量较小,通常只能存储数字或字母,无法存储更多复杂的数据。
视觉依赖性强:条形码必须在可见范围内才能被扫描器读取,对于透明包装或反光表面效果不佳。
数据更新不便:一旦条形码生成后,数据内容难以更改,需要重新生成新的条形码。